巨大的市场需求、产品的高附加值、国内外资本技术的推动下,规划、新建或扩建的聚碳酸酯项目在中国密集上马,未来几年将是中国聚碳酸酯产能的集中释放期。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将近20个拟在建聚碳酸酯项目,合计总产能超过460万吨/年;保守预计到2023年中国将有241万吨/年的聚碳酸酯产能释放,届时中国聚碳酸酯总产能将近360万吨/年。
中国聚碳酸酯供需市场将发生较大变化。中国目前进口100多万吨聚碳酸酯产品并不是可以简单替代的。乐观预计,无法替代的高端产品进口量或高达50万吨左右,意味着届时中国聚碳酸酯产业事实上是产能过剩的。
双酚A(BPA)作为聚碳酸酯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是中国聚碳酸酯产业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
由于未来几年中国双酚A新投产产能有限,预计双酚A的供需缺口将急剧增长,对双酚A资源争夺将更加激烈。未来,聚碳酸酯利润空间或将在双酚A原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产品价格不断走低的双重挤压下大幅缩水。
聚碳酸酯项目投资成为近几年的热点,化工行业的生产和销售整体已呈现下滑趋势。寻找有市场潜力的产品方向,成为行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3月,多家PC新项目进展消息扑面而来。3月中旬,沧州临港开发区沧州大化20万吨/年pc(聚碳酸酯)项目启动仪式在开发区成功举行;3月24日,平煤神马集团年产40万吨聚碳酸酯项目,一期建设年产10万吨聚碳酸酯配套建设年产13万吨双酚A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平顶山叶县产业集聚区举行;此外,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二期项目(75万吨丙烯及下游深加工一体化项目,包括20万吨/年聚碳酸酯及18万吨/年双酚A装置)也最终落实到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投资任务表中。
3.鲁西化工PC生产线日上午,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推进会——新旧动能转换项目落地第三次现场观摩会观摩团一行来到聊城,观摩鲁西化工100万吨/年聚碳酸酯绿色循环一体化项目。2015年,鲁西化工建设了国内首套6.5万吨/年产业化装置,打破了国外半个多世纪的技术垄断,通过装置的优化升级,目前已形成30万吨/年生产能力。2019年,预计总产能将超过40万吨/年,成为国内最大的PC生产企业之一。
6月6日,泸天化集团四川中蓝国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成都召开的成果发布会上宣布,我国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采用非光气法熔融缩聚专有技术的10万吨/年聚碳酸酯工业化示范项目一次开车成功。
该项目的前系统碳酸二苯酯装置于2019年1月30日一次投料试车成功产出优质产品;3月11日,后系统聚碳酸酯装置一次投料试车成功产出合格产品;5月15日产出优质聚碳酸酯产品。目前装置运行稳定、安全受控、环保达标,产品各项指标达到国内优质水平。项目的成功,突破了国外对我国该领域先进技术的封锁。
计划近期开始对部分生产装置(包括化工新材料中的装置)进行停车检修,视装置、设备、人员、材料等具体情况,采取部分循环检修、分步开车的方式,实施优化消缺,检修及开停车时间预计30天左右。
201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继5月中旬暴涨至6.85以上高位后,8月8日二次探高“破7”,后维持高位震荡格局。截至10月30日收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收于 7.0582,较上半年最低位6.6901涨幅达到5.5%。
2019年,中国PC行业仍维持较高的进口依存度,预计全年水平仍将在50%的高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连续两次暴涨,国内进口料成本剧增,与持续疲软的市场行情形成鲜明对比,进口商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甚至出现严重亏损情况。
7.年内国内PC产能保持快速扩张态势,全年新增产能40万吨/年,同比增幅31.75%
2019年上半年,鲁西化工在原有生产线万吨/年产能,中蓝国塑10万吨/年PC装置6月初宣布投产。
鲁西化工(000830)10月29日晚间公告,公司实控人聊城市国资委与中化投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聊城市国资委原则同意对鲁西集团进行战略重组,以向中化投资无偿划转所持鲁西集团部分股权等方式,促成中化投资成为鲁西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并取得控股权。鲁西集团为公司控股股东,该事项事项可能导致公司实控人变更。此外,中化投资收购鼎晖嘉合、鼎晖化工合计持有的鲁西集团39%的股权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此前,同为央企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一般称为中石化,非中国中化集团)和沙特基础工业投资公司以50:50的股比共同出资设立了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已投产的35万吨/年苯酚丙酮装置及正在施工建设中的26万吨/年的聚碳酸酯装置。